創業有計畫
2020.10.30
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
綜觀全球發展趨勢,未來20年全世界各國均將逐漸浮現有關人口老化、糧食安全、環境變遷、永續發展等問題,我國亦面臨與其他國家類似的挑戰。面對這些問題與挑戰之際,各國皆努力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而目前歐美等先進國家紛紛推動以生技產業發展規劃為中心之政策與施政方向,十分值得我國借鏡。
我國於2016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以下簡稱BTC)聚焦於生技產業之關鍵性,邀集國內外專家共同商議,為發展我國生醫產業與新農業產業進行研議。行政院爰參考2014年與2015年BTC會議結論,協調經濟部、衛生福利部、科技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等,進行跨領域整合及跨部會合作,凝聚產政學研各界的意見與共識,共同規劃「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與「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期望透過生物科技的導入、擴散及產業化,加值農業、工業及健康產業、循環經濟、綠能產業,以發展生醫產業與新農業相關產業,提升產值與國民所得,調整產業結構以及增進國人健康福祉。
2016年BTC會議中,有關生醫產業與新農業的主要結論如下:
(1) 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對人類生活、經濟活動及產業發展,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政府應以宏觀的思考,規劃未來生醫產業與新農業之永續發展藍圖。
(2) 政府應參考歐美等先進國家之經驗,並因應我國現階段民眾需求與產業發展瓶頸,規劃未來願景、目標及各項行動方案。
(3) 臺灣社會正面臨與全球其他國家類似的挑戰,例如:人口老化造成醫療成本攀升;如何提供質量兼具的人類食物及動物飼料,保障人民健康與自然資源永續發展管理的需求增加等。為因應這些挑戰,美歐等國紛紛提出生醫產業與新農業發展作為主要解決方案,其推動經驗值得我們借鏡。
(4) 我國在電子資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之產業發展已具堅實基礎,政府推動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將能發揮ICT優勢,加值農業、工業與健康產業,平衡產業發展,提升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下簡稱GDP),強化國家發展的基礎,為臺灣經濟找出新動能。
(5) 為銜接2015年結束的「臺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請科技會報辦公室凝聚各界共識,召開跨部會層級之策略會議,並請主責部會持續蒐集各界建議,聚焦潛力領域,共同規劃研提新的方案,勾勒出未來的方向:
1) 重點:致力於提振經濟成長動能、強化健康與社會照顧、維護環境與生態。
2) 目標:為年輕人找出路,為老年人找依靠,為企業找機會,也為弱勢者提供有尊嚴的生存環境。
3) 施政原則:堅守社會正義,確保環境永續,追求經濟繁榮。
臺灣「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以及「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強調產業化、擴散性、國際接軌、嘉惠全民福祉。透過本方案「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的跨部會整合與協調,在產業化技術、人才、法規、投資與資本環境、國際化等各面向,設定具挑戰性的目標,以前瞻且宏觀之策略思維,規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推動措施,並據以執行以強化我國發展生醫產業與新農業產業的競爭優勢,使生醫產業與新農業成為帶動我國整體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動能。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已跨越過去以生技為出發點的產業模式,而需結合資訊整合、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跨領域知識。透過本計畫的推動,使學校能重視該跨領域師資的培育,並透過師資的改變,來提升學生素質與培養其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跨域合作能力以及批判思維能力等五大核心能力,創造出具新創生醫產業與新農業產業前瞻能力之跨領域高階人才。期能進而改變臺灣生技產業結構,提升我國經濟實力及國際競爭力。本計畫目標為:
1. 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師資之培育。
2. 培養具創業思考、批判思維、解決問題、跨領域整合、溝通等五大核心能力之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高階人才。
3. 培育產業界亟需之跨國、跨領域、產業開發、行銷及法規人才,與具國際觀之生醫生農跨領域高階人才。
4. 建立產學互動及合作機制與平台。
5. 導引優質人才進入生技產業界。
6. 促進研究型大學與技術學院之師資及學生之交流與合作,培育跨領域之領導人才。
計畫官方網站:http://tpbna.ntu.edu.tw/
北醫創創中心計畫網站:https://tmucxcy.wixsite.com/cxcy2020